一、场景化开篇:AI时代下的工控机新使命
在智能制造车间里,机械臂精准抓取零件,视觉检测系统以毫秒级速度识别产品瑕疵;智慧城市的交通信号灯通过实时数据分析动态调整车流……这些场景的背后,离不开工控机与AI技术的深度融合。作为工业自动化的“智慧大脑”,工控机正以高性能、高可靠性和灵活扩展性,推动AI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千行万业。研华科技凭借其行业领先的工控机产品矩阵,为智能AI应用提供全场景解决方案,助力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跨越式发展。
二、研华明星产品推荐:匹配行业需求的硬核配置
1. 智能制造领域:研华IPC-610L 4U上架式工控机
核心配置
机箱:IPC-610L(支持ATX主板,15槽扩展能力,抗震动设计)
主板:AIMB-706(Intel® Q370芯片组,支持第8/9代Core™处理器)
CPU:Intel® Core™ i7-9700(8核/8线程,3.0GHz,满足复杂算法处理)
系统:Windows 10 IoT Enterprise + Advantech WISE-PaaS(工业物联网平台)
扩展模块:PCIe千兆网卡(PCI-1674)、多串口卡(PCI-1612,支持16路RS-232/485)
应用场景
某新能源汽车工厂采用IPC-610L搭建AI质检系统,通过连接工业相机与振动传感器,实时分析车身焊接质量,缺陷检出率提升至99.8%,生产效率提高30%。
2. 智慧交通领域:研华UNO-2484G嵌入式工控机
核心配置
机身:UNO-2484G(无风扇设计,-20~60℃宽温运行)
处理器:Intel® Core™ i7-1185G7(4核/8线程,AI加速指令集)
接口:4×千兆网口、4×RS-485、HDMI+DP双显(支持4K分辨率)
扩展性:iDoor模块支持5G/Wi-Fi 6通信,适配边缘计算网关
典型案例
深圳市某智能交通项目中,UNO-2484G部署于路口控制终端,通过AI算法优化信号灯配时,高峰期拥堵指数下降45%,碳排放减少18%。
3. 医疗AI诊断:研华EPC-S201小型工控机
轻量化设计:掌上尺寸(180×130×50mm),支持DIN导轨安装
高性能:Intel® Atom® x6425E四核处理器,TDP仅12W
医疗级适配:通过IEC 60601-1医疗认证,支持DICOM影像传输协议
场景应用
与某三甲医院合作,EPC-S201集成于CT影像AI分析设备,实现肺部结节自动筛查,诊断效率提升5倍,助力分级诊疗落地。
三、行业选型策略:从需求到落地的全链路支持
环境适配:
高温高湿场景(如冶金车间)首选宽温机型(如UNO系列);
空间受限场景(如AGV小车)采用EPC系列超紧凑设计。
算力匹配:
轻量级AI推理(如OCR识别)可选Atom®处理器;
深度学习训练需搭配Core™ i7+独立GPU扩展。
协议兼容:
工业现场总线(如PROFINET、EtherCAT)需配置PCIe插槽或iDoor模块,确保设备无缝对接。
四、企业赋能案例:梵亚工控的技术深耕
深圳市梵亚科技有限公司,专注工业自动化领域15年,为制造业、能源、医疗等行业提供定制化工控解决方案。依托研华工控机硬件生态,梵亚工控自主研发AIoT中间件平台,实现从数据采集到云端分析的全链路整合。典型案例包括:
某光伏电站智能运维:采用研华IPC-510工控机+边缘AI算法,实现组件故障预测准确率98%,年运维成本降低40%;
食品包装产线升级:基于EPC-S201的视觉分拣系统,异物检出精度达0.1mm,助力客户通过FDA认证。
五、工控机+AI,开启智造新纪元
从工厂车间到城市动脉,研华工控机以硬核性能与灵活配置,成为AI落地的关键载体。未来,随着5G、数字孪生等技术的融合,工控机将推动更多行业迈向智能化无人化新高度。企业选型时需紧扣场景需求,结合研华全系产品优势,构建高效可靠的AI驱动解决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