轨道交通作为城市高效出行的核心载体,正加速向智能化、无人化方向转型。然而,复杂运行环境(如震动、宽温、电磁干扰)与高实时性需求对控制设备提出严苛挑战:自动驾驶系统需毫秒级响应传感器数据,车载终端需在极端温度下稳定运行,中央调度系统需处理海量设备协同指令。研华工控机凭借工业级设计、模块化扩展与边缘计算能力,为轨道交通提供从车载控制到云端协同的全链路支持,助力行业实现安全、高效、低碳运营。
研华工控机的技术优势与场景适配性
1. 车载自动驾驶控制:ITA-8100无风扇车载控制器
在无人驾驶列车系统中,车载控制器需实时整合速度、位置、障碍物等多源数据。研华ITA-8100工控机搭载Intel® Atom™ x7-E3950四核处理器,通过EN 50155铁路认证,支持-40℃~70℃宽温运行与24~110V宽压输入,适应列车频繁启停的电压波动。其无风扇设计与IP65防护等级,有效抵御粉尘与震动干扰,已成功应用于罗马地铁ATO系统,实现列车自动启停与车距调整,人工操作风险降低40%。
2. 车站智能调度:EPC-B5505 4U机架式工控机
大型交通枢纽需集中处理视频监控、客流分析与设备指令。研华EPC-B5505工控机配备Intel® Core™ i7处理器与32GB内存,支持3×SATA3.0与PCIe扩展,可同时运行AI视觉算法(如人群密度检测)及设备控制程序。在武汉某地铁线路中,该设备通过边缘计算实时优化列车班次,高峰期运力提升25%。
3. 车载人机交互终端:TPC-710D工业平板电脑
列车驾驶室需高可靠性界面以监控运行状态。研华TPC-710D工业平板电脑配备10.4寸防眩光触屏与M12抗震接口,采用CF卡存储替代传统硬盘,避免震动导致数据丢失。其宽温设计(-40℃~70℃)与无风扇结构已应用于中国北车多条高铁线路,实时显示车速、温度等信息,故障率降低60%。
行业应用案例解析
案例1:罗马地铁自动驾驶系统升级
需求:解决驾驶员疲劳导致的运营风险,提升列车调度效率。
方案:部署研华ITA-8100车载控制器,集成激光雷达与TCMS(列车控制管理系统),实现自动驾驶与实时数据交互。
成效:列车准点率提升至99.5%,能耗降低15%,获欧盟轨道交通创新奖。
案例2:上海地铁智慧车站建设
需求:实现客流密集区域的安全监控与应急响应。
方案:采用研华EPC-B5505工控机,联动200+摄像头与AI算法,实时分析客流密度与异常行为。
成效:应急事件响应时间缩短至30秒,乘客满意度提升35%。
技术优势与产品适配性对比
产品型号 | 核心优势 | 适用场景 |
---|---|---|
ITA-8100 | EN 50155认证、宽温宽压、无风扇设计 | 列车自动驾驶与车载控制 |
EPC-B5505 | 多接口扩展、AI边缘计算、高密度存储 | 车站智能调度与视频分析 |
TPC-710D | 抗震触屏、CF卡存储、IP65防护 | 车载人机交互与实时监控 |
研华工控机通过“硬件冗余设计+算法预集成”模式,为轨道交通构建了“车-站-云”协同的智能生态。未来,随着5G与数字孪生技术的深化,工控机将赋能列车全生命周期管理、碳足迹追踪等场景,推动行业向零事故、零延误的智慧化目标加速迈进。